首页 > 穿越小说 >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> 第337章 重回沪市

第337章 重回沪市(2/2)

目录

下一次从沪市到香港,肯定选择海运的方式了,毕竟两三天的时间,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
随后,陈光良和严人美沟通了一下,接下来陈氏企业的发展规划:

在沪市,启动和接管四项产业:平安银行、新丰纺织、维他奶、香格里拉饭店。但实际上,基本都是国内现成的资源,陈光良无需拿出什么资金。

另外一方面,在后方的250万美金的黄金、大洋、外汇,是以平安银行的名义,采取飞机运输的方式,朝着沪市做第一步转移。

最重要的是香港业务:

第一,平安银行将在香港注册,尽快取代沪市的总行地位;

第二,香港新丰纺织要作为重点工厂,是陈氏工业投资的重要环节;

第三,维他奶也要将香港视为总部,也是陈氏食品工业的投资;

第四,长江地产将拿回自己的物业,并准备继续在香港发展地产。

第五,在香港投资航运。

通盘计划交流一番后,严人美心中也有数。

9月中旬,陈光良携两个小的儿子,和国民政府公务员一道,从重庆飞往沪市。

他将大儿子留给严人美,是因为陈文杰已经12岁,已经读中学二年级,算是已经懂事;还有个儿子陈文铭也已经10岁,则让盛七小姐陪同他回沪。

之所以如此安排,也是考虑到那几千分之一的可能性,一旦他出事,严人美带着儿子去香港,至少也能让两个孩子成为香港的富豪。

飞机上的国民政府公务员,都是去沪市任职的,他们看到陈光良能乘坐飞机,而且还带着两个孩子,瞬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——钱能通神。

这个时代的飞机座位,是在机身的两边,各有一排长长的椅子,就好比伞兵飞机一样,毫无舒适性可言。

“陈先生,您这是急着去沪市发财呀”有国民政府要员认识陈光良,打趣道。

“汪局长说笑了,沪市经济百废待兴,我这是接到命令,去沪市重整工业,顺便带着两个孩子回家。”

大家一听,也顿时明白,陈光良好歹也有点官职——经济顾问。

“应该的,看来我们的工作是一样的,我们是准备去沪市接收物资的。”

一样个p,你们是去抢,自己是去拿回自己的。

根据沪市的陈氏企业管理层来电,陈光良已经大概了解沪市的情况,那就是国民政府各官员在接收物资时,大肆贪污,与此同时,整个沪市享乐成风。

这让陈光良忍不住思考,新丰纺织和维他奶的工厂,到底能不能顺利复工。

就怕复工,也是要等到明年了,届时怕是经营也是困难。

事实上,抗战结束后的国民政府,已经是沉浸在享乐之中,根本不管天下百姓的疾苦,此时基本上就是已经无可挽回,注定是败局当中。

本来总司令后来也知道这股邪风,但奈何没有雷霆手段,虽然抓了几千人,但也只有三分之一被抓进监狱,可想国民政府的内部腐败已经烂到根子里了。

一路上,陈光良安抚着陈文恺、陈文胜,那些国民政府官员也纷纷巴结,陈光良也和大家虚与委蛇。

飞机总算落在江湾的机场,陈光良悬着的心放下来。

走出飞机后,只见有属下开着两辆汽车来迎接,显然也费劲搞到的。

一路上,喜庆之色依旧弥漫,享乐之风肉眼可见,到处都有戏台子,茶馆、饭店等坐满了人,电影院门口更是大排长龙。

陈光良父子三人,入住了香格里拉饭店,现在别墅那边不太适合居住。

与此同时,陈光良还亲自利用香格里拉的电话,给重庆发去电报,报了个平安。

晚上。

陈光良和方椒伯在香格里拉饭店,一起吃了晚饭,他也带着两个孩子。

“叫方爷爷”

“方爷爷”

方椒伯开怀大笑道:“八年未见,这些孩子我都不认识了。”

陈光良给了他介绍了自己的两个小儿子,一听陈光良和严人美四个孩子都是男丁,方椒伯感叹道:“人财两旺啊”

可不是嘛,陈光良不仅财多,如今更是有多个儿女,特别是男丁多,这明显是旺得发火啊。

随后,陈光良说道:“香格里拉第一时间接手,多亏了积蕃公。”

香格里拉饭店一直没有停业,不过期间是被日本人给占领,但继续营业而已。而方椒伯一直在沪市和宁波乡下,居然没有被逼着做汉奸,要知道他的‘恩公’傅筱庵,可是1937年的‘沪市伪市长’,三年后被国民政府特工收买厨师砍死。

方椒伯笑道:“我能第一时间拿回香格里拉,还不是他们看在你的份上。更何况,现在只是暂时由我们经营,具体手续还没有去办理,需要你再跑一趟,毕竟现在没有租界,都隶属市政府了。”

陈光良点点头,说道:“好”

香格里拉饭店,他也不急着出售,去办理好手续,倒是不耽误时间。

另外一方面,他还要在沪市等待严人美母子的到来,所以一时半会还来不及去香港。不过香港那边的问题更不大,首先军政府在8月30日才正式接管香港,目前香港也挺混乱的。

在9月14日,《大公报》主笔王芸生发表社评《收复失土不要失去人心》。

文章警告说:“我们现在不但要收复失土,而且要抚慰受创的心……收复失土,接收敌伪所攫取的财产,迎接我们受苦的同胞,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起,登之衽席,这是抗战的一项任务,既庄严,又神圣。肮脏的手,漆黑的心,都请远远离开,不要污染这一庄严神圣的任务。”

为此他提出:“我们希望政府派至收复区的工作人员,要特别注意操守。洁己奉公,是当前第一官箴。”

可惜,这些忠言都成过耳之风。

随后,王芸生再撰社评说:“京沪的情况兴奋极了,也乱极了。在热烘烘、乱嚷嚷中,这二十几天时间,几乎把京沪一带的人心丢光了。有早已埋伏在那里的,也有由后方去的,只要人人有来头,就人人捷手先抢。一部汽车有几十个人抢,一所房子有许多机关争;而长长的铁路,大大的矿场,却很少人过问。”

王芸生以他一贯锐利的笔调写道:“可怜收复区同胞,他们盼到天亮,望见了祖国的旌旗,他们喜极如狂,但睡了几夜觉之后,发觉他们多已破家荡产。”他的这篇社评有一个十分震撼的标题:“莫失尽人心”。

沪市正如王芸生描写那样,各路牛鬼蛇神纷纷接收(抢)‘敌产’,就连陈光良的祖宅,都td被人占领着,要不是陈光良找到国府大员说项,人家根本就不理你。

早在8月份时,听闻日本投降,民营航运企业家们就组成了一个团队,好向政府索赔(当年政府征用、炸沉等用途,承诺战后要给赔偿),事实上到现在都没有任何进展,交通部的口吻含糊。

不消说,以宋仔文等为首的国民政府财政官员,打的算盘就是全力扶持国营企业,打压民营企业。

眼见如此,陈光良马上安排好沪市的事情:

一、平安银行以沪市平安银行大厦为资本,继续吸纳存款和贷款;

二、香格里拉饭店继续经营;

三、是新丰纺织利用现有的机器复产;

四、维他奶利用现有的设备复产。

安排四个企业的工作后,他便准备离开沪市,去香港寻求发展。

当然,期间陈光良可能会回沪市处理一些事情。

目录
返回顶部